海洋桃花園 - 桃園市簡介

桃園市顧名思義原本即是盛產桃花的地方,但桃花樹已不多見,早期曾因遠東第一大水庫-石門水庫的興建而名盛一時,許多觀光客到桃園,勢必要到石門水庫。境內最重要的地,莫過於桃園中正國際機場,每年利用中正機場出入境旅客達二千餘萬人次,對桃園市來說等於是國家大門之所在,桃園市亦即「國門之都」。桃園素以工商大城、國際機場所在地為大家熟知,然而桃園族群多元的文化加上豐富的山水景觀、草花王國的故鄉、千塘之鄉的美名,交融成屬於桃園的風華面貌,在在顯示桃園是個風景明媚的城市。

桃園市的海岸地形

桃園市的海岸北起蘆竹區海湖附近,西南至新屋區蚵殼港,呈東北東-西南西走向,略呈向外凸的弧形,全長約43公里,曲折度不大,僅各河口附近有凹入的河口或潟湖地形,缺乏天然良港,竹圍及永安漁港為人工圍築防波堤而成。

海岸組成物質以沙、礫石及珊瑚礁為主。

  1. 沙岸:占本市海岸大部分,海底平淺,退潮時露出寬廣的沙灘及沙洲。
  2. 礫岸:分布在北段海湖至竹圍沙崙一帶,海灘由粗大礫石組成,海岸坡度較陡,波浪侵蝕陸地的能量較大。
  3. 珊瑚礁岸:分布區域北起大園內海,南至新屋永安附近,退潮時局部露出珊瑚礁及藻礁,尤以觀音海水浴場南側最為典型。

本市海岸沙丘地形發育良好,高可達十公尺左右,分成數列平行海岸分布,昔日木麻黃等防風林生長高大茂盛,有「綠色長城」之稱,近年由於酸雨及鹽份影響,已不復見。但高大的沙丘,柔細的沙灘,仍然是吸引人們賞景弄潮的好去處,台省十五號省道即沿本市海岸平行,另有小路由省道分出,皆可通達海岸。 (撰文:許民陽)

桃園海岸珊瑚礁、藻礁地形

一般來說,珊瑚礁形成於熱帶或副熱帶海域,其形成條件包括適宜的海水溫度,充足的陽光,海水要乾淨,無大河川注入海帶來泥沙,海水也要經常流動,帶來眾多的浮游生物。

台灣南部的墾丁、澎湖群島、綠島、蘭嶼周圍均有珊瑚礁海域,構成獨特的生態,吸引大家去觀賞。桃園市的西北海岸,北從大園區的內海里經觀音區,南至新屋區,均有零星珊瑚礁層分布,最大的一片位於觀音海水浴場南側,退潮時,露出長約有百公尺,寬約二十公尺的黃褐色礁層,經海水侵蝕,已有海蝕溝出現。

經由定年資料顯示,這些均為五千多年前,地球冰河期結束後氣候較溫暖,海水位比較高時形成的。由於氣候環境的改變,現今已無珊瑚生長,因此這些礁層可說是地球歷史環境變遷遺留下來的「紀念物」,故深具意義。除了珊瑚礁層,此段海岸也可撿到許多被海浪打上來,有美麗圖案的珊瑚礁塊,可觀賞把玩。要觀賞這些珊瑚礁,只要沿台十五線或濱海的公路前行,找到連接海岸的小路至海濱即可,但必須先了解潮汐狀況,因為只有在退潮時,它們才露出來。 (撰文:許民陽)

觀音區海岸是台灣西海岸面積最大、生長最好的藻礁區,內政部營建署接受畫設為藻礁保護區的建議,並一併將觀音至大園的海岸列為「海岸自然保護區」,珍貴藻礁、灘地都將畫設為法定保護區。

根據特有生物研究中心調查,觀音區保生里海岸有長5公里、寬500公尺、高4公尺的藻礁地形,其中小飯粒溪到新屋溪間的海岸,是目前國內發現面積最大、生長最完整的藻礁地形;藻礁是由紅藻和綠藻等石灰藻類經膠結和鈣化作用,沉積碳酸鈣形成,生長速度緩慢,1年只長0.1至0.2公分,觀音海岸的藻礁規模,估計至少要2000年。(選自聯合報)

地形

桃園市位於台灣西北部,緊靠台北都會區,大部分是連綿不斷的丘陵台地,地形呈西北向東南之狹長形,臨山面海,自石門水庫起經大溪鎮東北出市界之大漢溪,將本市劃分為東南和西北兩大部分。東南部分為標高三百公尺以上之丘陵地、階地及山岳,地勢向東南漸次升高,山勢峻峭,河谷窄狹。西北部地勢則較為平緩,台地、階地甚為發達,河流短而呈放射狀入海。

地質

紅壤和黃壤兩者混淆分布在中北部台地與丘陵地,為本市一般坡地之主要土壤。東南部山區主要為石質土,沖積土則零星分布於河谷低地之氾濫平原。西北部沿海一帶多為風積土丘。

地理特色

由於地形、地質的關係,桃園台地最主要的地理特色,就是遍佈供農田灌溉用的人工埤塘,埤塘最多曾達 8,846個,贏得「千塘鄉」的美稱。有埤塘的地方就有聚落,蓄水灌溉,養魚休閒,甚至是風水景觀兼具,因此,昔日桃園農漁牧興盛,物產富饒。即便迄今,許多桃園重要建築皆由埤塘闢建而來,也因此造就了桃園的「埤塘文化」。

土地面積

桃園市面積約一千二百二十平方公里,其中最大的分區為復興區,面積三百五十平方里,約佔本市面積的三分之一;最小的分區為八德區,面積僅三十三餘平方公里。